农村劳动力资源分析我镇是XX县丘区农业大镇、人口大镇,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全镇农村劳动力2.34万余人,年转移就业1.24万人以上,可实现劳务收入1.8亿元以上,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巨大。按照全省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工作要求,我镇将16-60周岁农村户籍人员信息全部录入到了全省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并及时进行动态更新。下面,根据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系统数据,就全镇农村劳动力情况分析如下:一、农村劳动力总体情况2023年,全镇农村劳动力共计2.34万人。其中:男性1.15万,女性1.09万。劳动力年龄结构。24岁以下0.36万人,占全部劳动力15.4%;25—34岁0.52万人,占全部劳动力22.2%;35—44岁0.43万人,占全部劳动力18.4%;45岁以上1.03万人,占全部劳动力44%。劳动力文化结构。小学及以下1.27万人,占全部劳动力的54.3%;初中0.77万人,占3
创新突破让闲置资产“活”起来两项改革后,XX县腾退办公用房及学校等资产142宗,面积8.3万㎡,村集体资产754宗,面积16.43万㎡。为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县委、县政府围绕“一个目标”(科学合理腾退与盘活公有资产),做实“三项工作”(摸清家底、明确权属、优化配置),实现“三个转变”(变资产为资本、变资产为资源、变闲置为利用),创新思维,积极探索镇村公有资产盘活路径,激活公有资产“一池春水”,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全面提升镇村公有资产管理绩效。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镇村公有资产盘活与利用,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管得不好,不仅可能带来资产的闲置流失,甚至滋生腐败,也会让人们对改革动机存疑,影响成效。XX县强化党对公有资产管理的组织和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将资产管理工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和载体,狠抓落实。强化主体责任,印发了
xx县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整治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县乡村振兴领域集中整治安排部署,扎实开展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整治工作,根据xx县《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整治工作方案》《xx县2024年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目标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等中心工作,以整治解决各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问题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坚守职责定位,坚决惩治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肃查处套取骗取、贪污侵占、截留挪用惠农补贴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整治内容(一)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不实不细,脱贫群众应帮未帮或
关于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的实施方案根据《XX省财政厅XX省发展改革委XX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的通知》、《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批复》精神,结合XX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XX镇概况XX镇位于县城以西36公里的XX江之滨,距XX120余公里,全镇幅员面积77.31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人口5.8万人,其中场镇常住人口2.1万人。镇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客家文化”“观音文化”独具特色。吴氏宗祠、念佛楼、古民居、石板街、四大会馆以及陈宛溪故居等文物、遗迹保存完好。XX镇早在1995年3月曾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4年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近年来,先后获得“XX最美古镇、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重点镇、国家重点镇、省环境优美示范镇、省历史文化名镇、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多项殊荣。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思想和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发挥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XX年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X省XX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农村综合改革在统筹协调、体制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作出示范。一、基本情况(一)县情概况XX县位于XX中北部,后因城西XX山而得名“XX”,全县幅员面积1659.38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37.78万,辖13个乡镇,是XX典型丘区农业大县、XX唯一百万人口大县。XX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殷切嘱托,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农业总产
农村综合改革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决定在XX设立XX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综改区”),旨在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丘陵地区农村改革发展之路。对此,XX县委、县政府及综改区指挥部高度重视,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感狠抓工作落实,目前相关工作正扎实有序向前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综改区基本情况及思路和重点综改区规划范围覆盖XX南路片区16个镇乡533平方公里45万人,分为核心区、辐射区和带动区。核心区包括7个乡镇36个村,幅员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辐射区、带动区包括周边资源禀赋类同9个镇乡。受区位条件、地形地貌、资源禀赋等限制,区域发展水平总体滞后,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76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25.3%,贫困发生率达18%。土坯房(含危房)4377户,占比28.8%。按照全域规划、分步实施、组团发
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去年以来,XX主席先后两次到综改区视察调研,充分体现了对综改区及整个XX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视和关心。遵照XX主席的重要指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一年来,我们以科学规划为统领,围绕脱贫攻坚主攻方向,坚持基础先行、产业培植、脱贫攻坚、民生保障、改革配套,综改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综改区“一年一变样”目标。一、20XX年工作推进情况综改区自今年2月XX日启动、3月2日正式运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综改区各镇乡的共同努力下,综改区全体干部群众克服困难,筚路蓝缕,艰辛创业,在时间紧、任务重、基础条件差、可用资源少的情况下,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取得了综改区建设的良好开局。全年共启动实施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危旧房改造、商贸流通等各类建设项目74个,总投资达到3.7亿元,启动建设县
建“道德银行”育文明新风20XX年以来,XX县坚持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的方针,以精神鼓励为主、以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导入银行管理理念,在全县开展“乡村道德银行”建设工作,围绕群众爱党爱国、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等方面,通过“议”“评”“晒”“奖”等四个步骤,考核村民道德行为,量化道德积分,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让群众形成道德建设的自我推动力。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面推开“乡村道德银行”,努力实现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一、突出融合融入,科学设置积分一是议项目。坚持村支部引导、群众主体,村委负责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与,讨论制定道德积分细则。在评定内容上,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风建设的重中之重,突出爱党爱国、孝老爱亲、移风易俗、诚实守信、崇德向善等重点内容
探索乡村善治新路径近年来,XX县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揽,着力突破运行体系、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三个关键点,重点在处理好基层一线“点与面、长与短、破与立、标与本”的关系上下功夫,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与法治、德治、自治互融互动的“一引三治四动”工作模式,以乡村善治工程助推各村寨“四个好”加速形成。一、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带动”助力“党建强村”一是凝心聚力强组织。启动新一轮“三分类三升级”,转化升级16个软乡弱村。创新实施以强乡带弱乡、富村带穷村、先进带后进、部门带村寨“四带”为载体,以党建帮扶、智力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四帮”为内容的“四带四帮”党内互助工程,推动组织共建、经济共谋、发展共育、实事共为、资源共享、困难共帮、矛盾共解,走出了一条“党建促脱贫”的成功路子。分类打造“乡村善治工程”示范点10个、基层党建提升示范点16个、党建促脱贫攻坚示范点5个,全面建设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双强”
探索实行五个新模式推动乡村社会有效治理近年来,XX县针对农村幅员面积广、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农业资源丰富但利用转化率较低、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转型、农村社会治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等实际情况,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幸福美丽新村系列安排部署,探索实行了5个新模式,有效推动了乡村社会治理。一、改革乡镇功能结构,构建“一办四中心”运行模式一是在全市推行乡镇功能结构改革、组建“一办三中心”基础上,全面整合“七站八所”职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改条块分割为分块集中,组建党政办公室、产业引导中心、综治工作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信息管理中心“一办四中心”,分别由乡镇副职领导兼任主任,原“七站八所”所有资源集聚集中办公,每个“中心”都窗口前移,阵地下移到村(社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公共服务组织中。二是切实扩大乡镇党委人事管理权、资金整合使用权、考核激励权,确保各项工作、各类矛盾解决分块覆盖,一抓到底,确保有人
培育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XX区以“信义XX”建设为载体,以文明村镇、“四好村”创建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崇尚信义、文化多元的文明家园。一、坚持宜居宜业,建设美丽家园一是科学规划。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地方特色,积极推广小规模聚居、组团式布局、微田园风光、生态化建设的“小组微生”建设模式。按照“花果桑田”的发展思路,规划打造“生态稻田”山水田园观光片、“果满山川”创意科普休闲片、“花舞XX”康养度假旅游片、“桑梓家园”农耕文化体验片,积极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商业街区、山湾农庄,二是夯实基础。采取财政投入、农民自筹、帮扶共建、社会参与等方式,加强改房、改路、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区乡道、村道、居民小组主要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城市公交车实现乡镇全覆盖。三是整脏治乱。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进行约束,集中开展垃圾乱扔、杂物乱堆、乱牵乱挂等不良现象整治,组建31
健全“135”治理体系促进乡村共建共治近年来,XX市积极探索以党组织为核心,村级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多元融合参与的乡村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一图、三创、五机制“135”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凝聚基层民心、积聚发展动能、团聚自治力量,初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一、构建一张蓝图:将思路转化为出路,以治理促振兴建机构,明确乡村治理责任主体。设立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作为统筹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牵头部门,改变过去乡村治理“九龙治水”的局面。明确镇乡(街道)、村(社区)承担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形成统一领导、上下联动、各负其责、协调有序的工作格局。绘蓝图,明确乡村治理发展目标。坚持以规划引领为方向、以创新示范为动力,精准对接《XX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科学研制XX市公园城市专项规划,制发《关于深入实施“465”行动计划努力建设高品质和
推行“四个三”模式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路径XX市坚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为主线,推动乡村治理向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发展。通过开展“三大行动”、实施“三大计划”、突出“三个重点”、紧扣“三个关键”,进一步提升了全市组织引领、服务引领、干部引领、治理保障能力,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路径。一、开展“三大行动”,提升组织引领能力一是开展织网行动。以“党支部建设规范年”为契机,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打破村村界限,建立5个联合党支部;推进新兴领域实现精准覆盖,在诚隆粮油、培红核桃种植专合社建立党支部,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等方式,提升社会组织、外出务工人员聚居地党组织覆盖率。二是开展向心行动。加强学习教育,组织359个“农民夜校”开班授课2600余场次;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采用辩论赛、院坝会等形式,开展“我为XX发展做贡献”建言献策等活动500余场次;深入开展“践行十爱·德
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近年来,XX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把农村垃圾治理作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四好”创建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强化举措,补短板、抓关键、强推进,持续开展清洁乡村行动,全县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XX大地呈现出一幅天蓝、地洁、水清,房前屋后、前庭后院瓜果梨桃、采桑养蚕的“蜀风桑韵”美丽宜居乡村画卷。一、补短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抓手,优化村庄布局,突出安全住房和功能完善,大力推进庭院、入户路、沼气池建设,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程,改善居住环境,加强农村环境设施配套,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处理合理、环保达标”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体系。一是实施垃圾“户分类”工程。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三类垃圾分类要求,统一购置分发绿、黄、红三色户用垃圾桶2万多个,指导农户将垃圾分类装入绿、黄、红三色垃圾桶,确保生活垃圾源
统筹土地制度改革助推城乡融合发展20XX年3月,XX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3个试点县之一。3年多来,XX县针对农村人口外流、宅基地闲置、建设用地配置僵化、土地管理部分失范等问题,坚持以党政主抓为保障、产权明晰为基础、户有所居为前提、产权活化为重点、规范管理为核心,统筹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总体呈现出耕地总量不减少、建设用地有保障、产权资产能放活、乡村振兴有支撑和农民获得明显增加、集体经济快速壮大、农村环境大幅改善的良好态势。一、创新宅基地使用制度,引导适度聚居,助推城乡一体化建立宅基地法定无偿、节约有奖、跨区配置、有偿使用、共建共享、房地置换制度,倒逼公平、节约、集约用地,推动传统散居向新型聚居转变。一是以“面积法定”,保障公平取得。按照以“户为基础、以人定面积”原则,统筹配置宅基地,有效防止刻意分户占地等问题。农户新建住宅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17
      • 18